首页 > 民俗 >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介绍简短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介绍简短

时间:2023-11-03 17:00:01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介绍简短

冬至是一个节气也是中国人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冬至节气是一年的最后第三个节气了,也是意味着寒冬的到来,气温逐渐降低,让大家做好御寒的措施,同时冬至也是一个象征团圆美满的节日,接下来小编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冬至介绍简短的语句分析,希望大家能喜欢。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冬至节气的含义是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了,让大家做好防寒预暖的准备,从冬至开始,就进入俗话说的数九寒天,气温会一天一天的降低,寒风凛烈的日子开始了。

冬至前是大雪(12月7-9日交节),冬至后是小寒(翌年1月4-6日交节),冬至是12月21日至12月23日交节。

现在,一些地方还把冬至作为一个节日来过。北方地区有冬至宰羊,吃饺子、吃馄饨的习俗,南方地区在这一天则有吃冬至米团、冬至长线面的习惯。各个地区在冬至这一天还有祭天祭祖的习俗。

冬至 是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传统节日,冬至俗称“冬节”、“长至节”、“亚岁”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时代,中国就已经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时间在每年的公历12月21日至23日之间。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南端,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南纬23°26')。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比南半球少了50%。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过后,夜空星象完全换成冬季星空,而且从今天开始“进九”。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酷热的盛夏。

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在中国南方地区,有冬至祭祖、宴饮的习俗。在中国北方地区,每年冬至日有吃饺子的习俗。冬至最大的一个习俗,就是一家人和和美美的团员在一起吃饺子。每年农历冬至的这天,不论贫穷还是富贵,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古语有云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流传至今的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的恩情。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其他地方还有冬至吃混沌、祭祖祭神、吃年糕、喝羊肉汤等习俗。

吃饺子、数九的风俗

比较常见的是,在中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风俗。俗话说:“冬至到,吃水饺。”而南方则是吃汤圆,当然也有例外,如在山东滕州、曲阜、邹城,冬至习惯叫做数九,流行过数九当天喝羊肉汤的习俗,寓意驱除寒冷之意。各地食俗不同,但吃水饺最为常见。

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化的关键节气。九,在数字里是最大的阳数,不断地数着一九、二九等,意味着冬日的阴气逐渐消减,阳气逐渐回升,累至九次便到头了。

入九以后,有些文人、士大夫者流,搞所谓消寒活动,择一“九”日,相约九人(“酒”与“九”谐音),席上用九碟九碗,成桌者用“花九件”席,以取九九消寒之意。

从气象的角度说,大致每九天就会出现一股寒潮,而且往往发生在前一个九最后一两天。

从心理方面谈,“九”与“久”谐音,意为冬天漫长,盼望春天早点降临。

【冬至介绍简短】

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也就排在了二十四个节气的首位。传统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为一节或一气,一年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月令七十二侯集解》关于冬至说: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冬至这天,日南至、日短至、日影长至,故曰冬至。

天文学上也以冬至日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冬至日标志着阴气到了极点,阳气开始到来,但由于太阳辐射到地面上的热量比地面向空间发散的少,短期内气温还会继续下降。所以,冬至也是寒冷的开始。殷周时期,规定冬至前一天为岁终之日。又因为周历的正月为夏历的十一月,所以拜岁和贺冬并没有分别,所以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实质上相当于今天的春节。

古人认为,冬至阳气生而君道长,是乱而复治之机。冬至过后就是另一年的开始,《清嘉录》甚至有"冬至大如年"之说,这也表明古人对冬至的重视程度。汉武帝采用夏历后,才把正月和冬至分开,可以说,过"冬节"是自汉代以后才有的。为了区别于后来的春节前夕的"辞岁",冬至前一天叫做小至或小冬,也有称做"添岁"、"亚岁"。而冬至这一天,被称为长至或大冬。冬至后一天叫作至后。

冬至三候

冬至的三候就是指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一候水始冰

在北方,强冷空气阵营极强,经常南侵,产生大风降温还伴有雨雪天气寒流。一般地,冬至一过,在我国就渐渐进到严寒季节。而这时,在北方,水一般已经能够结成冰了。记忆里,无数冬日的早晨,凝固在工程及其绿色植物里的露珠像魔术表演一样变成了各种各样外形的冰棱、冰碴,全透明晶莹,颇有趣味;而睡觉之前,孩童们最喜欢在院子里放入一桶净化水,待早晨起床,拿出那清亮的冰块儿盘玩。也有不谙世事、顽皮的孩童将冰袋放进口中,咬得“嘎嘣”直响。在冬日,小小冰块儿为孩子们产生无限大快乐和开心。

二候地始冻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冬至之际,就是冷冻之始。这时,北方丰收早就完毕,开阔的原野上,裸露出一片片红白的土地资源。一场雨出来,通过霜降,土壤的表面常常会出现一层薄冰,脚踩上去,“嘎吱”直响。可不要小看了那很薄的冰面,它们都是在包囊并守护着土壤。由于土地资源是民生之本,有了这个,大家才可以辛勤耕耘,才会粮种,有饭吃。所以被冷冻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在以它本身的形式劝诫大家:地冻将息,如同人之将省,以贴近生活而博采众长也。

三候“雉入大水为蜃”

雉就是指野山鸡一类的大雕,蜃为大蛤。冬至后,野山鸡一类的大雕便不常见了,而海边却能够看见机壳与野山鸡线条、色调相近的大蛤。古代人觉得冬至后雉便成为大蛤了。这个说法充斥着想像且富有戏剧化。古时候,因为高新科技比较落后,大家只有凭想象力和猜想来描述自然界中的诸多状况。实际上,冬来,冬候鸟北迁,降水降低,海面与江河的水位线可能就相对应减低,大家便经常还可以在外露的海滩上看到大蛤了。

冬至节气的特点

北方地区

冬至节气时,北方地区的温度已经在0℃以下了,在某些地区还有雪冻灾难。

西北地区

冬至节气时,西北地区的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天气寒冷。

南方地区

冬至节气时,南方地区的平均气温只有6℃至8℃左右。

西南地区

在西南某些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养生

冬至这天,是一年中尤其重要的进补日,冬补食品如冬虫夏草、人参、附片,为“三九天”三大补品。

气虚者,可用冬虫夏草5条,人参3耀5克炖鸡。

血虚者,可用当归10克,炖生姜羊肉汤。

阳虚者,多吃狗肉、羊肉。

阳虚重者,取制附片10克炖猪肉(制附片布包先煮2小时,放入肉再煮1小时,喝汤吃肉)。

冬至应加大进补力度,所谓“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

42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