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 冬至节气的由来

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 冬至节气的由来

时间:2023-11-06 11:00:04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 冬至节气的由来

  冬至是个特殊的节气,它既是节气也是节日,冬至过节源于汉代,相沿至今,那么你们知道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吗?冬至节在古时也是备受重视的一个节日,在这个时候也是祭天祭祖的日子,乡亲百姓们在这时也会互相拜访,相赠美食,那么下面是冬至节气的由来,希望能给大家解疑答惑。

  【冬至节气是几月几日】

  冬至每年的具体日期可能是不同的,但是,基本上都在12月21日-22日左右,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每到太阳黄经达到270度的时候,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其实,冬至节气是所有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在中国还在使用土圭观测太阳的时候,就已经定下来冬至。

  每年冬至日的时间

  2024年冬至12月22日05:48:01,农历2024年11月29日。

  2023年冬至:农历2023年11月11日12月22日11时27分09秒。

  2024年冬至时间:12月21日17:20:20,农历2024年11月21日。

  2025年冬至:农历2025年11月初一12月21日23时02分48秒。

  冬至的风俗

  享祀先祖,办宴席。冬至节气时有拜神祭祖的来历,传统的家庭会在冬至节气时办宴席、拜祭亡人和举行祭祀先祖的活动,祭祀活动一般是以家庭或者宗族进行的,体现了中华血脉的传承。

  1、祭祀

  冬至是祭拜祖先的日子。这一天,皇帝会在郊区举行祭神仪式,百姓会祭拜父母长辈。明清时期,皇帝有祭天的仪式,称为“冬至”。在皇宫里,有一个仪式,官员们向皇帝表示祝贺,他们也互相祝贺,就像元旦一样。

  2、祈福

  《周礼春官神仕》:“冬天来了,敬鬼神。”目的是为了祈祷和消除全国的流行病,减少饥荒年人们的饥荒和死亡。

  3、贺冬

  《后汉书礼仪》:“冬至前后,君子安分,百官无为。”我们也应该选择“人才”,玩吹笙和“黄钟定律”来庆祝。在这一天,整个法院将放假休息。亲朋好友会互相送饭,互相串门,过一个“安身立命”的快乐假期。

  【冬至节气的由来】

  冬至俗称“冬节”、“长节”、“子年”。早在25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就已经用土归观测太阳来测定冬至,这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的一个。

  冬至节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一直流传至今。鲁甚至说“冬至大如一年”。这说明古人对冬至非常重视。人们认为冬至是阴阳自然转化,是上天的赐福。在汉代,冬至是“冬节”,政府举行祝贺仪式,称为“贺冬”,这是一个固定的假期。《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冬至前后,君子静下心来,众官不肯做任何事,不听政治,再择吉日省事。”所以在这一天,朝廷放假休息,军队待命,边境关闭,商旅关闭,亲朋好友互赠食物,互相拜访,过一个快乐宁静的节日。

  唐宋时期,冬至是祭天祭祖的日子。这一天,皇帝在郊外举行祭天仪式,百姓在这一天祭拜父母长辈。仍然有一些地方庆祝冬至。古人认为冬至是阴阳转合之日。这一天之后,殷琦逐渐消失,杨琪逐渐成长。冬至,皇帝到天坛祭天,第二天在太和殿接到文武百官的问候。

  在中国古代,我们非常重视冬至,认为这是一个大节日。有一种说法是冬至大如一年,有庆祝冬至的习俗。《汉书》说:“冬至将为太阳之灵,君为领袖,故恭喜。”人们认为冬至过后,白昼越来越长,阳气上升。这是一个太阳周期的开始,也是一个吉祥的日子,应该庆祝。《晋书》记载“魏晋冬至,万国百官赞之...其貌不如郑丹。”解释古代对冬至的重视。

  冬至的气候特点

  一、日照时间短

  冬至前后,虽然北半球日照时间最短,接收的太阳辐射量最少,但这时地面在夏半时积蓄的热量还可提供一定的补充,故这时气温还不是最低。吃了冬至饭,一天长一线,冬至后白昼时间日渐增长。但是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仍比地面辐射散失的热量少,所以在短期内气温仍继续下降。我国除少数海岛和海滨局部地区外,1月都是最冷的月份,故民间有冬至不过不冷之说,天文学上也把冬至规定为北半球冬季的开始。

  天文学上把冬至作为冬季的开始,这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冬至日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短的一天。过了冬至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北半球白天逐渐变长,夜间逐渐变短。

  二、气温走低气候寒冷

  从气候上看,冬至期间,西北高原平均气温普遍在0℃以下,南方地区也只有6℃至8℃左右。另外,冬至开始数九,冬至日也就成了数九的第一天。关于数九,民间流传着的歌谣是这样说的,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不过,西南低海拔河谷地区,即使在当地最冷的1月上旬,平均气温仍然在10℃以上,真可谓秋去春平,全年无冬。

  冬至的饮食习惯

  1、吃水饺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

  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2、羊肉汤

  冬至吃羊肉的习俗据说是从汉代开始的。相传,汉高祖刘邦在冬至这一天吃了樊哙煮的羊肉,觉得味道特别鲜美,赞不绝口。从此在民间形成了冬至吃羊肉的习俗。

  现山东滕州一带,这天被称作伏九,节前会给长辈送诸如羊肉等礼品,伏九家家都要喝羊肉汤,对个人对长辈对家庭都为图个好兆头。

  3、江南米饭

  在江南水乡,有冬至之夜全家欢聚一堂共吃赤豆糯米饭的习俗。相传,共工氏有不才子,作恶多端,死于冬至这一天,死后变成疫鬼,继续残害百姓。

  但是,这个疫鬼最怕赤豆,于是,人们就在冬至这一天煮吃赤豆饭,用以驱避疫鬼,防灾祛病。

78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