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七夕节是情人节不?

七夕节是情人节不?

时间:2023-11-21 12:00:05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七夕节是情人节不?

是,七夕节在当代是情人节,七夕最早并不是情人节,而是由星宿崇拜演化而来,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民俗栏目,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

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

民间相传,在每年的七夕夜晚,是天上织女牛郎鹊桥相会之时,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这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在古代,七夕节是靓女们的专属节日。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

七夕节的饮食风俗,各地不尽相同,一般都称其为吃巧食。一个“巧”字形象地道出了七夕食俗的独特之处,表达出了人们追求心灵手巧、合家安康、生活美满的美好愿望。

从历史文献以及结合古俗遗迹来看,随着人们对天文星象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对牛郎织女自然天象的崇拜以及祭祀祈福等节俗在上古时代就有了。

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主要的民俗栏目在汉代开始普及。此后七夕的风俗渐出现于文献上记载。

南北朝时,南方七夕乞巧仪式已颇为复杂,不仅要拜祭牵牛织女二星、月下穿针,还要在庭中摆放瓜果,而根据蜘蛛所结网判定是否“得巧”的习俗也已经形成。到了唐代,宫中甚至还要做七夕这天设专门的“乞巧楼”,嫔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线穿九孔针乞巧。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七夕节”一词的在北宋;在宋之前的文献多称此天为“七月七”、“乞巧节”、“七夕”等。宋代将七夕节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娱乐性及商业气息突出,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宋元之际,七姐诞的乞巧习俗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在文字资料记载中,元代七夕活动主要有乞节会、穿针乞巧、斗巧宴、摩诃罗(泥娃娃)、五生盆(盆栽)。明代七夕只有浮针乞巧。清代七夕活动主要有浮针乞巧、祭祀乞巧、五生盆。

若还想了解更多节日相关知识,民俗栏目查看吧!

41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