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年怕中秋月怕半”怕的是什么?中秋有哪些讲究

“年怕中秋月怕半”怕的是什么?中秋有哪些讲究

时间:2023-11-21 22:00:04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年怕中秋月怕半”怕的是什么?中秋有哪些讲究

“天悬海外三千界,月满人间几百州”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中秋节,也被称为祭月节、月光诞、团圆节等等,中秋节代表着团圆,是人们最为重视、最为重要的民俗栏目之一。自古便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民俗。

中秋节的起源极其悠久,最早可以追溯至上古时期的“祭月节”。但是真正有中秋节概念时却是在汉代,定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以后。自然而然,也衍生出许多关于中秋节的习俗,而涉及范围广泛,通俗易懂的俗话也有许多关乎中秋佳节的部分。

<

一、年怕中秋月怕半

大家都知道,中秋节一过,离冬季就不远了,过年也不远了。古代冬季寒冷,没有如今先进的技术支撑着人们进行大棚建设,所以对古人来说,冬季不能继续劳作。一年所做的努力都有了结果,即便懊恼没有更加勤奋努力也来不及了。

此时深山里的猎物已经躲藏好开始过冬,河水被寒冰封闭,人们几乎没了其他的肉类来源,只能靠秋季丰收的食物依存过活,还得留住足够的粮食迎接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若没有留下足够的食物,那么等到各家各户都拿出珍藏已久的好物庆祝的时候,你就只能灰头土脸地看着别人家欢声笑语,自己还要在这么欢快的节日紧紧巴巴的过活。

不仅如此,还会被街坊邻居们笑话:这家这一年肯定是在好吃懒做,所以才在春节都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东西。

所以,中秋节的到来,就是告诉人们,留给大家准备的时间不多了,所以古人们才会紧张局势,担心这一年的努力不够春节的花费。

而“月怕半”的“半”,在农历月份中,指的是一个月的中期,也代表了一月过去一半,同样是感叹时光如梭,怕这个月什么都还没做,时间就流逝了。

因此就有了“年怕中秋月怕半”的说法,涵盖了对岁月流转的担忧和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另一方面也表达了人们对年龄增长的担忧之情。随着岁月的推移,人们逐渐感受到时间的无情流转,而“中秋”这一节日往往被人们视作岁月的标志,象征着一年的中期,提醒着人们时光不待人。这其实便应了“年怕中秋月怕半”的下半句——“人惧中年岁惧夕”。

二、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燕京岁时记》中有:“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为何男子不拜月?我们先从中秋拜月的习俗说起。

上古时期,祭月活动就已经存在,并在唐朝盛行中秋拜月。拜月,需设大香案,摆上月饼、果鲜等祭品,朝着月亮升起的地方点上红烛,依次进行祭拜,祈求月神福佑。但拜月的主体一般都是女人,尤其是未婚少女。

为什么要拜月呢?因为,古时人们觉得“月老”是掌管人们姻缘的神,古代妇女用拜月的方式来表明自己的心愿以及思念。

未出嫁的闺中之女,在中秋时节,看到新月便随地而拜,乞求“月老”能给自己“牵线”,得到一份美好的爱情。人们觉得,拜月的心越诚,那么,自己的心愿就越有可能实现。

至于为啥男不拜月?一是因为在我国自古就有阴阳之说,“日、昼、男”代表的是“阳”,“月、夜、女”便是阴。就月亮本身来讲,月亮代表“阴”,而男人则需要“阳刚之气”。所以在男尊女卑的年代,如果男人拜月,就会被说有损身份,不吉利。

第二个原因就是,在古时“男女授受不亲”,人们对于男女之事非常敏感。大家也知道,传说嫦娥就住在月亮上,如果男人拜月,就会被人们误以为是一种不尊敬,怀有不轨之心。

而“女不祭灶”的主要原因也同样出于此。传说,灶王爷是一个英俊潇洒的男子,若女人祭灶,会扰乱灶王爷,使灶神分心,这样会被认为不吉利。

在这些封建礼制与观念的约束下,就形成了“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

三、到中秋,赛摸秋

“摸秋”是旧时岁时习俗,流行于黄河中下游、淮河流域、长江流域等地。

这种习俗的主要寓意就是,希望婚后的女人能够早日怀上孩子。中秋节夜晚在小姑子的陪同下,到田野瓜架或豆棚下暗中摸索摘取瓜豆,寓意便是“摘瓜得子”。

中秋过节,强调的是团圆、舒服、开心。虽然过去民间的不少禁忌说法带有不少的封建色彩,我们需要辩证看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民间中秋的这些禁忌讲究,其实也是在表达和传递一种美好的憧憬和希望,和其他民俗栏目一样,围绕的始终是祈福这一主旨。

趁着月亮正圆,不妨点一盏祈福灯,求子求财求事业求姻缘……许你所愿,借月神的念力,如你所愿!

44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