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

时间:2023-11-22 19:00:05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七夕节的由来

七夕节的由来是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是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为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叫做“七夕”。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

<

七夕节既是拜祭七姐的节日,也是爱情的节日,是一个以“牛郎织女”民间传说为载体,以祈福、乞巧、爱情为主题,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

七夕的牛郎织女传说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天象的崇拜,远古时代追求秩序的古人们不仅将天空规划得井井有条,还将星宿与地面区域一一做了对应,这个对应关系就天文来说,称作“分星”,就地面来说,称作“分野”。人们将“牛宿星”与“织女星”合称为“牛郎织女”。

织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星娘娘、七娘妈等,是编织云彩、纺织业者,是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七月七日是佢诞辰。七姐诞的主要活动有祈福许愿、乞求巧艺、祈祷姻缘、保护小孩平安等。

相传每年七月初七,牛郎织女会于天上的鹊桥相会,而织女是一个美丽聪明、心灵手巧的仙女。女孩们在七夕这天晚上对着天空的明月,摆上瓜果,朝天拜祭,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还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

七夕节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宋代。汉代是中国统一后第一个大发展时期,南北的经济文化交流使风俗习惯也互相融合,这对节日习俗的传播普及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主要的民俗栏目在汉代开始普及。此后七夕的风俗渐出现于文献上记载。

南北朝时,南方七夕乞巧仪式已颇为复杂,不仅要拜祭牵牛织女二星、月下穿针,还要在庭中摆放瓜果,而根据蜘蛛所结网判定是否“得巧”的习俗也已经形成。到了唐代,宫中甚至还要做七夕这天设专门的“乞巧楼”,嫔妃、女子在月光下,以五色线穿九孔针乞巧。

在现存文献中,最早出现“七夕节”一词的在北宋;在宋之前的文献多称此天为“七月七”、“乞巧节”、“七夕”等。宋代将七夕节定位国家法定节假日,节日娱乐性及商业气息突出,七夕节的节日气氛达到顶峰。宋元之际,七姐诞的乞巧习俗相当隆重,京城中还设有专卖乞巧物品的市场,世人称为乞巧市。

在文字资料记载中,元代七夕活动主要有乞节会、穿针乞巧、斗巧宴、摩诃罗(泥娃娃)、五生盆(盆栽)。明代七夕只有浮针乞巧。清代七夕活动主要有浮针乞巧、祭祀乞巧、五生盆。

若还想了解更多节日相关知识,民俗栏目查看吧!

36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