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端午节佩香囊的寓意

端午节佩香囊的寓意

时间:2023-11-23 09:00:05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端午节佩香囊的寓意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在端午节佩戴香囊的寓意就是希望家人能够吉祥健康某些中药气味芳香,散发气味可以减少人体对蚊虫的吸引来达到驱散蚊虫的目的。现代

医学已经证实中药香囊对多种致病菌、病毒都有抑制作用,具有除邪避秽、鼓舞正气、疏风解表散邪、清气开窍等功效。

芳香药物的挥发油透过皮肤与黏膜被人体吸收,吸入挥发油刺激大脑神经系统以调节机体。长期佩戴可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具有开窍凝神、醒神益智、养心活血等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香囊又叫香袋、香包、荷包,一般是内装香料,用五色丝线缠绕而成,或者采用彩色绸缎或布块包上棉花,掺和着川芎、白芷、排草、芩草、丁香、山艾、细辛、甘松、白芷、甘草、雄黄粉等中药粉,再用彩绸扎绣而成,下边还垂上红、绿、青、蓝、紫各种线穗,佩在胸前,香气扑鼻。

陈示靓的《岁时广记》引《岁时杂记》提及一种“端五以赤白彩造如囊,以彩线贯之,搐使如花形。”以及另一种“蚌粉铃”:“端五日以蚌粉纳帛中,缀之以绵,若数珠。令小儿带之以吸汗也”。

古语说:“端午节物:百索、艾花、银样鼓儿、花花巧画扇、香糖果子、粽子等等”。佩香囊,避邪驱瘟、襟头点缀。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拴五色丝线。香囊中所用的中草药物,能散发出天然的香气,这种香气属中药学理论中的五臭范畴,具有开窍醒神、化湿醒脾、辟秽悦神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这些药物之所以有芳香气味,是由于其含有大量挥发油,这些挥发油具有抗菌、抗病毒等作用。端午节传统香囊中的香料可以预防感冒、手足口病等,且对防蚊驱虫有一定作用。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小巧可爱,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一般香包或五彩线从端午那天开始带 带到端午后的第一场雨 然后取下丢掉。寓意是让大雨冲走晦气和疾病。在中国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戴香包颇有讲究。老年人为了防病健身,一般喜欢戴梅花、菊花、桃子、苹果、荷花、娃娃骑鱼、娃娃抱公鸡、双莲并蒂等形状的,象征着鸟语花香,万事如意,夫妻恩爱,家庭和睦。小孩喜欢的是飞禽走兽类的,如虎、豹子;猴子上竿、斗鸡赶兔等。

青年人戴香包最讲究,如果是热恋中的情人,那多情的姑娘很早就要精心制作一二枚别致的香包,赶在节前送给自己的情郎。小伙子戴着心上人送给的香包,自然要引起周围男女的评论,直夸小伙的对象心灵手巧。

香包亦叫香囊,其根探于古代的“艾虎”、“艾符”。在古代,有人在端午节即将。来临的时候。,把艾叶编成老虎形状,或把彩绸剪成虎形,粘上艾叶一,插一在头发上或佩带在胸前以祛瘟辟邪,这就是艾虎。

传说,善于降妖伏魔的张天师,于五月五日乘艾虎出游四方,所到之处,五毒(蝎子、蜈蚣、蛇、壁虎和蟾蜍)化为灰尘,,妖邪归回地府。由此,我们透过迷信的迷雾,便可看见艾虎的功效和威力。艾叶有杀菌祛虫之功,虎又是传说中的神兽,可以镇一守门户,二者合一制成艾虎,可见人们的心理是想以此获得生命的保障和寻求心灵的安全感。

戴香包与民间“驱五毒”的风俗有关。俗语说;“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在我国华北部。分地一区,每到端午节,人们用彩纸分别剪成五毒形状,贴在门、窗、墙壁,、炕头上、为避诸毒,有的用丝线穿住五毒模型的头,并在每个毒卑的头上刺上一根针或钉子,挂在小孩的手臂上,表示把这些毒虫都刺死和吊死‘有的用黄布做成葫芦形的袋子,把用彩纸剪成的五毒装在葫芦袋子里,表示五毒永远不能外出害人,也表示用葫芦这种古代被当作镇邪的宝物把五毒镇住。

还有的地方把五毒串成长串,在上端系、上艾篙、营蒲之类,在下端穿上三瓣大蒜组成的藕形。营蒲、艾蓄表示刀和剑要把五毒斩除,大蒜代表锁,将它们锁住杀死。

若还想了解更多节日相关知识,民俗栏目查看吧!

23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