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时间:2023-10-01 10:00:03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每年的三伏天都不是固定的日子,一般是在夏季温度最高的日子,那你知道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入伏的开始时间还得从夏至说起,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也就是入伏,今年的入伏时间是在7月11日,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的解析,快来看看吧!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

初伏:2023年7月11日~2023年7月20日,共10天;

中伏:2023年7月月21日~2023年8月9日,共20天;

末伏:2023年8月10日~2023年8月19日,共10天。

今年三伏天的时间从7月11日一直持续到8月19日,总共40天。

中国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记载时间。天干的数字有10个,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地支的数字是12个,是子、丑、寅、卯、辰、日、午、未、申、酉、成、亥。把天干与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称60花甲子。“三庚”就是遇上3个“庚”字到第3个庚日为初伏。由于天干是10个,所以每隔10天就出现一个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年365天闰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数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变化不E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尽相同。

伏,分为初伏、中伏、末伏,叫做三伏。三伏是一年之中最热的时期,这是因为逐渐夜短昼长,阳光接近直射。但夏至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因为这时地面吸收的热,晚上又散发了一大部分。不过,每天吸热多,散热少,积累下来一天比一天热,大约再过20多天到了三伏,天气就最热了。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三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伏,是避暑之意。从夏至开始,昼开始变短夜开始变长,热的中间潜伏着寒冷的因素,当初起名"伏”是很科学的。

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现在小暑与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谓的“六邪”中的暑邪。三伏天之所以最热,是因为入伏后,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

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加上平均风速较小,雷雨之前气压较低,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

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处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三伏天是按农历计算,大约处在阳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中下旬。

入伏后昼夜温差小,容易休息不好,所以活动量不要太大;要注意夏季卫生,避免夏季传染病;伏天是食物霉变高发期,要注意食物保质、保鲜。出时,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2023年什么时候入伏什么时候出伏】

2023年7月11日入伏,2023年8月19日出伏。

夏有三伏,分别是初伏、中伏、末伏,这是我国一年中气温最高且潮湿又闷热的时间段,入伏后意味着我国各地进入上蒸下煮的高温模式。

初伏和末伏的持续时间都是固定的,都为10天,而中伏的持续时间有长有短,要么是10天,要么是20天,因此整个三伏天要么有30天,要么有4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10天;如果夏至到立秋之间有5个庚日,那么中伏就为20天。

三伏的时期与干支纪日有密切联系,老话说“夏至三庚便数伏”、“秋后一庚数末伏”,说的就是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便开始入伏了,而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进入末伏了。

那么什么是“庚日”?所谓的“庚日”就是指干支纪日中带有“庚”字的日子,如庚子日。我国古代用“干支历”来记录年序、月序、日序、时序,分别为干支纪年、干支纪月、干支纪日、干支纪时,这里的“庚日”就是干支纪日的组成部分。

“干支纪日”由10个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12个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两两按照一定的顺序组成60个单位,每个单位代表一天,六十天为一周期,循环记录日序。倘若今天是甲子日,那么明天就是乙丑日,后天就是丙寅日,从甲子日到下一个甲子日需要60天。

由于天干是10个,因此每隔10天出现一个庚日,庚日总共有6个,分别是庚午日、庚辰日、庚寅日、庚子日、庚戌日、庚申日。

2023年夏至日为6月21日,这天恰好是“庚戌日”,因此这天是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此后每隔10天一个庚日。夏至后的第二个庚日在7月1日,为“庚申日”;夏至后的第三个庚日在在7月11日,为“庚午日”,因此7月11就是入伏的时间。由于初伏的时间是固定的10天,因此7月11日~7月20日为初伏。

今年立秋在8月8日,这天是“戊戌日”,8月9日是“己亥日”,8月10日是“庚子日”,由于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开始时间,并且末伏也是固定的10天,因此8月10日~8月19日为末伏。

中伏的时间处于初伏和末伏之间,也就是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是中伏的开始时间,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一直持续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这段时间便是中伏的时间。今年立秋后的第四个庚日在7月21日,7月21日至8月9日为中伏,今年中伏总共20天,整个三伏天有40天,是加长版三伏天。

今年夏至后的第五个庚日在7月31日,为“庚寅日”;今年夏至后的第六个庚日在8月10日,由于夏至(6月21日)与立秋(8月8日)之间有5个庚日,我们同样可以知道今年中伏有20天。

由于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每年出现的时间几乎不一样,因此每年三伏天的开始时间几乎都不一样,同时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每年三伏天的时间大体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即小暑和处暑之间。

夏至后虽然白昼时间在慢慢缩短,但是白昼时长依然大于黑夜,地面吸收的热量依然比散发的多,地面的热量还将不断积累,到了三伏天地面积累得热量达到最大;此外三伏天主要吹东南风,东南风温暖而潮湿,这也是三伏天闷热的重要原因。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时间段,每年入伏的时间并不固定,今年入伏的时间为7月11日,出伏的时间为8月19日,整个三伏天有40天,我们要做好防暑的准备。

41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