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霜降要吃柿子 霜降的介绍

霜降要吃柿子 霜降的介绍

时间:2023-11-03 14:00:03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霜降要吃柿子 霜降的介绍

关于霜降,民间有着“霜降吃柿子,不会流鼻涕”的说法,从医学角度上来说,吃柿子对人体有不少帮助,柿子不仅皮薄肉多,营养价值也高,霜降是秋季的节气,在这个时候霜降的到来也正意味着早晚天气温差大,这也是一个秋季过度到冬季的时间,那么下面是小编准备的霜降的介绍,来一起看看吧!

【霜降要吃柿子】

有句老话说“霜降到,吃柿子”,柿子一般是在霜降前后完全成熟,这时候的柿子皮薄肉鲜味美,营养价值高。因此一般在霜降的时候有些地区有吃柿子的习俗,所以说霜降的时候也是可以吃柿子,但由于每个地区的习俗不一样,有些地区霜降没有吃柿子的习惯,具体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而且柿子本来就是人们比较喜欢食用的果品,甜腻可口,营养丰富,不少人还喜欢在冬季吃冻柿子,别有味道。柿子营养价值很高,所含维生素和糖分比一般水果高1~2倍左右。假如一个人一天吃1个柿子,所摄取的维生素C,基本上就能满足一天需要量的一半,所以,吃些柿子对人体健康是很有益的。秋分早,霜降迟,下一句是什么 秋分释义>>>>

霜降吃柿子有什么好处?

柿子能有效补充人体养分及细胞内液,起到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的作用;柿子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和碘,能治疗缺碘引起的地方性甲状腺肿大;柿子中的有机酸等有助于胃肠消化,增进食欲;柿子能促进血液中乙醇的氧化,帮助肌体排泄酒精,减少酒精对肌体的伤害;柿子还有助于降低血压,软化血管,增加冠状动脉流量,并且能活血消炎,改善心血管功能。

吃柿子可以清热润肺,还可补筋骨,同时还有祛痰镇咳的功效,是非常适合秋天吃的水果。另外,民间还有说法认为霜降吃丁柿,不会流鼻涕。还有些地方的民俗认为,霜降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个冬天嘴唇都会裂开。

关于霜降吃柿子的传说故事:

大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小的时候家中十分贫困,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没有办法,只好拿起讨饭碗、扯起打狗棍四处讨饭。

有一年霜降节,已经两天没饭吃的朱元璋饿得两眼发黑,四肢无力。当他跌跌撞撞走到一个小村庄时,顿时眼前一亮,发现村边的一处烂瓦堆里长着一棵柿子树,上面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朱元璋一见,兴奋极了,心里想着老天爷饿不死瞎家雀儿。于是,使出浑身力气爬到树上,吃了一顿柿子大餐,这才得以从阎王爷那里捡回了一条小命。而且一整个冬天没有流鼻涕,也没有裂嘴唇。

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有一年霜降节领兵再次路过那个小村庄,发现那棵柿子树还在,上面依然挂满了红彤彤的柿子。面对此情此景,朱元璋思绪万千,正是这棵柿子树才使自己免于成为饿殍。他仰望着这棵平平常常的柿子树,缓缓脱下自己的红色战袍,又亲自爬了上去,郑重其事地把战袍披在柿子树上,并封它为“凌霜侯”,这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这个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后,就逐渐形成了霜降吃柿子的习俗。

【霜降的介绍】

霜降,是二十四节气之第十八个节气。斗指戌;太阳黄经为210°;每年公历10月23-24日交节。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霜降节气特点是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昼夜温差大,秋燥明显。由于“霜”是天冷、昼夜温差变化大的表现,故以“霜降”命名这个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的节令。霜降时节,万物毕成,毕入于戌,阳下入地,阴气始凝。俗话讲“霜降杀百草”,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霜降不是表示“降霜”,而是表示气温骤降、昼夜温差大。霜降节气后,深秋景象明显,冷空气南下越来越频繁。

“霜降”节气反映的是昼夜温差变化较大、秋燥明显、天气渐渐变冷的气候特征,并不是表示进入这个节气就会“降霜”。其实,“霜”也不是从天上降下来的,“霜”是地面的水气由于温差变化遇到寒冷空气凝结成。在气象学上没有“霜降”的概念,气象学上一般把秋季出现的第一次霜称做“早霜”或“初霜”,而把春季出现的最后一次霜称为“晚霜”或“终霜”;从终霜到初霜的间隔时期,就是无霜期,“霜”通常出现在秋、冬、春这三个季节。“霜降”节气与“降霜”无关,两者不是同一概念。

霜降节气主要有赏菊、吃柿子、登高远眺、进补等风俗。霜降时节是秋冬气候的转折点,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养生关键应注意做好“外御寒、内清热”。民间有“冬补不如补霜降”的讲法,秋令属金,脾胃为后天之本,此时宜平补,尤其应健脾养胃,以养后天。

气候特点

一朝有霜晴不久,三朝有霜天晴久秋天的主要气候特点是干燥,气温渐渐转冷。霜降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天气渐寒始于霜降,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

霜降后,昼夜温差更大,早晚天气较冷,中午则比较热,秋燥明显。霜降过后,植物渐渐失去生机,大地一片萧索。用科学的眼光来看,“露结为霜”的说法是不准确的。露滴冻结而成的冻露,是坚硬的小冰珠。

霜,是指贴近地面的空气受地面辐射冷却的影响而降温到霜点 以下,在地面或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冰晶。而霜冻是指由于温度剧降而引起的作物冻害现象,发生霜冻时不一定出现霜,出现霜时也不一定就有霜冻发生;但是,因为见霜时的温度已经比较低,要是继续冷却,便很容易导致霜冻的发生。

霜降节气一般是在每年公历的10月23日前后。这时节冷空气南下,天气越来越冻,我国南方地区早晚较冷;而北方部分地区早已入冬,部分地区温度已降到0摄氏度以下,如东北地区的北部、内蒙古东部和西北地区大部平均气温已在0℃以下。

霜降需要注意什么?

打通脾胃关

民间素有霜降进补的讲究,俗语称“一年补透透,不如补霜降”。可见,这个时节的进补养生很重要。中医强调进补前一定要调理好脾胃,只有脾胃的消化和运化功能足够强,进补的好东西才能真正为人体吸收和利用,否则“虚不受补”,甚至还会引发其他健康问题。霜降进补,调养脾胃是关键。

睡前泡个脚

老人常说:“寒露脚不露”,就是告诫人们应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注重保暖,以防寒邪入侵,尤其不要赤脚,以防“寒从足生”。两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较少,再加上脚的脂肪层很薄,特别容易受到冷刺激的影响。

饮食要补阴

民间有“补冬不如补霜降”的说法,霜降过后即立冬,此时“补霜降”应以养阴为基本法则。霜降后调养可食用南瓜、板栗、柿子、莲藕、山药、白萝卜等食物。秋燥偏盛,人体肺阴易受损,适合用汤水滋养。

及时添衣保暖

霜降时节,要注意及时添衣保暖,增强体质,防止感冒发生。添衣与否应根据天气的变化来决定,只是不宜添得过多,以自身感觉为准。常言道:“若要安逸,勤脱勤着”,因此应多备几件秋装,做到酌情增减,随增随减。

接种疫苗防流感

选择接种流感疫苗的时机有一个原则,就是在自然感染发生之前完成接种。北京地区流感流行一般是从10月至来年的3月,12月至来年1月达到高峰。打完疫苗产生抗体还需要2周左右的时间,所以现在正是打疫苗的时机,儿童、老人及体弱人群应及时接种疫苗。

48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