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立冬的寓意和象征 立冬古诗

立冬的寓意和象征 立冬古诗

时间:2023-11-04 14:00:03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立冬的寓意和象征 立冬古诗

  每一个季节都有它的象征和寓意,不同的节气象征的事情也是不一样,立冬的寓意和象征,立冬是冬天里的第一个节气,立冬的到来也代表了冬季的开始,和农作物都已经收晒结束了,动物也准备进入冬眠了,那么接下来就由小编为大家带来立冬古诗的解析,希望能帮助到各位小伙伴!

  【立冬的寓意和象征】

  立冬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时间点在每年阳历的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便是立冬的时候了。立,建始也,表示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的意思,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立冬过后,日照时间将继续缩短,正午太阳高度继续降低。

  在立冬的时候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是冬天的开始,这个时候的地球位于赤纬-16°19'。当然,这个时候的温度也不会有我们想象中的冷,因为下半年储存的热量还是有的,气温只会逐渐下降,这个时候如果遇到风和日丽,也会令人感到舒适,按照气候学的划分,这个时候有一些地区要推迟二十天左右才会正式进入冬天。

  立冬不仅仅是冬天的开始,一般“立冬”中的“冬”代表的是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了,这个时候所有的农作物都已经收晒结束了,这个时候可以说是“粮入仓,菜入窖”,动物到了这个节气也开始准备冬眠了。

  中国民间以立冬为冬季之始,立冬期间,有需进补以度严冬的食俗。立冬前后,中国大部分地区降水显著减少。中国北方地区大地封冻,农林作物进入越冬期。中国江南则需抢种晚茬冬麦,移栽油菜,中国南部则是种小麦的最佳时期。立冬后,就意味着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万物活动趋向休止。

  立冬习俗

  1、祭祀

  立冬在古代社会是“四时八节”之一,是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在中国部分地区有祭祖、饮宴、卜岁等习俗,以时令佳品向祖灵祭祀,以尽为人子孙的义务和责任,祈求上天赐给来岁的丰年。

  2、补冬

  立冬后,就意味着今年的冬季正式来临。草木凋零,蛰虫休眠,人类虽没有冬眠之说,但民间却有立冬补冬的习俗。 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古时农民劳动了一年,利用立冬这一天要休息,顺便犒赏一家人的辛苦。便在立冬这天杀鸡宰羊或以其他营养品进补。

  3、吃饺子

  在中国北方地区,有立冬节气吃饺子的习俗,在立冬这天改善一下生活,好吃不过饺子。在北方,立冬的规矩是吃饺子,因为水饺外形似耳朵,人们认为吃了它,冬天耳朵就不受冻。饺子谐音“交子”,意指立冬是秋冬季节之交。

  4、酿黄酒

  立冬之日开始酿黄酒,是绍兴传统的酿酒风俗。冬季水体清冽、气温低,可有效抑制杂菌繁育,又能使酒在低温长时间发酵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风味,是酿酒发酵最适合的季节。因此绍兴人把从立冬开始到第二年立春这段最适合做黄酒的时间称为“冬酿”,祈求福祉。

  【立冬古诗】

  一、宋代陆文圭《立冬》

  早久何当雨,秋深渐入冬。

  黄花独带露,红叶已随风。

  边思吹寒角,村歌相晚春。

  篱门日高卧,衰懒愧无功。

  二、宋代紫金霜《立冬》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 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 还借自家小火炉。

  三、明代王稚登《立冬》

  秋风吹尽旧庭柯,黄叶丹枫客里过。

  一点禅灯半轮月,今宵寒较昨宵多。

  四、宋代仇远《立冬即事二首》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五、宋代陆游《今年立冬後菊方盛开小饮》

  胡床移就菊花畦,饮具酸寒手自携。

  野实似丹仍似漆,村醪如蜜复如齑。

  传芳那解烹羊脚,破戒犹惭擘蟹脐。

  一醉又驱黄犊出,冬晴正要饱耕犁。

  六、宋代释文珦《立冬日野外行吟》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七、宋代朱翌《十月十四日立冬菊花方盛》

  黄菊一何好,持觞惟尔从。

  名应称晚秀,色岂为人容。

  正似花重九,休论月孟冬。

  霜威占清晓,直欲犯其锋。

  八、宋代苏辙《立冬闻雷》

  阳淫不收敛,半岁苦常燠。 禾黍饲蝗螟,粳稻委平陆。

  民饥强扶耒,秋晚麦当宿。 闵然候一雨,霜落水泉缩。

  荟蔚山朝隮,滂沱雨翻渎。 经旬势益暴,方冬岁愈蹙。

  半夜发春雷,中天转车毂。 老夫睡不寐,稚子起惊哭。

  平明视中庭,松菊半摧秃。 潜发枯草萌,乱起蛰虫伏。

  薪槱不出市,晨炊午未熟。 首种不入土,春饷难满腹。

  书生信古语,洪范有遗牍。 时无中垒君,此意谁当告。

49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