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民俗 > 端午节是六月几号

端午节是六月几号

时间:2023-11-23 08:00:05作者: 神座网来源:八字算命

端午节是六月几号

端午节是农历的五月初五,在阳历可能是6月,如2023年是阳历6月22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午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日期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p>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上古先民以龙舟竞渡形式祭祀龙祖的节日。因传说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屈原在端午抱石跳汨罗江自尽,后来人们亦将端午节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个别地方也有纪念伍子胥、曹娥及介子推等说法。

端午节起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把端午视为“恶月恶日”起于北方,附会纪念屈原等历史人物纪念内容,最后形成如今端午节文化内涵。

端午节的风俗有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与菖蒲、拴五色丝线、佩香囊、洗草药水、打午时水、避五毒、饮雄黄酒、浸龙舟水、放纸鸢、佩长命缕、采药、送灾难、薰苍术、斗草、佩豆娘等。

1、吃粽子

端午节有吃粽子的习俗,粽子最初是用来是祭祀祖先神灵的贡品,也有说法是说屈原投江那后,人们不忍心江中的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就纷纷回家拿来米团投入江中,后来就有了吃粽子的习俗。由于各地饮食习惯的不同,粽子形成了南北风味,从口味上分,粽子有咸粽和甜粽两大类。

2、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一项重要活动,春秋之前,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一些部族会在农历五月初五这天以龙舟竞渡的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这是五月初五龙舟赛最初的样子。扒龙舟历史悠久,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

3、挂艾草与菖蒲

端午节这天人们会在在门上挂艾草与菖蒲,因为艾草和菖蒲都有驱除蚊蚁的作用,人们用它来驱病、防蚊、辟邪。

4、拴五色丝线

五色丝线是由青、红、白、黑、黄五种颜色的丝线搓成,在端午节这天,孩子们要在手腕脚腕上系上五色丝线以驱邪。

5、佩香囊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6、洗草药水

端午期间,我国不少地方有采草药煮草药水沐浴的习俗,端午日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日遍地皆是药,端午日洗草药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7、打午时水

午时水,即是在端午日午时于井里打上来的水。古人把打上来的午时水视为大吉水,这天的午时阳气最盛,端午日午时驱邪最佳,具有辟邪、净身、除障的效果。

8、避五毒

端午在古代北方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所以才有种种求平安、避五毒的习俗。其实这是由于北方夏季天气燥热,瘟疫易流行,加上蛇虫繁殖易咬伤人,这才让北方古人逐渐形成“避五毒”、“躲端午”等习俗。

9、饮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古语曾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

10、浸龙舟水

端午节期间浸龙舟水是华南地区的传统习俗,人们将端午前后的降强水称之为龙舟水、端阳水、发龙水、龙降水等,认为这种水是吉祥的水,有辟邪作用。按照传统说法浸龙舟水寓意吉祥如意、事事顺心。每年“龙舟水”来时,人们就会带着家人到江边去洗龙舟水,古人认为“龙舟水”有辟邪的作用,可净身,洗去晦气,带来吉祥。

11、放纸鸢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风筝,即纸鸢。它是玩具,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12、佩长命缕

长命缕是端午节时的厌胜佩饰,长命缕亦称续命缕、续命丝、延年缕、长寿线、百索、辟兵绍、五彩缕等,名称不一,形制、功用大体相同。其俗在端午节以五色丝结而成索,或悬于门首,或戴小儿项颈,或系小儿手臂,或挂于床帐、摇篮等处,俗谓可去邪祟、避灾除病、益寿延年。此俗始于汉代。东汉应劭《风俗通·佚文》:“午日,以五彩丝系臂,避鬼及兵,令人不病瘟,一名长命缕,一名辟兵绍”。

13、采药

采药是古老的端午节俗之一。民间认为,午日午时阳气旺盛,是草木一年中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遍地皆药。端午,时在仲夏,当其时也,万物生长,其势盛极,是草药生长旺盛之时。中国民间至今仍普遍保留着端午所采之药最为灵验的信仰。

14、送灾难

送灾难,是古时流行于我国南方一些地方的端午民俗,该民俗主旨是驱邪、消灾。端午节正午以烧符水洗手眼后,泼洒于道,称为“送灾难”。另有形式为,从社境庙宇迎接行身神像出巡游境,寓意神明降落民间,巡视乡里,保佑合境平安;道公佬并以法水、贴符驱逐邪凡魅。

15、薰苍术

薰苍术是端午节传统习俗活动之一,在民间用苍术消毒空气,即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会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

16、斗草

斗草是一种由采草药衍生而成的民间游戏,於端午日外出,找些奇花异草互相比赛,以新奇或品种多者为胜。起源无考,普遍认为与中医药学的产生有关。汉以前不见斗草之戏(《历代社会通俗事物考·尚秉和》)。斗草以对仗形式互报花名、草名,多者为赢,兼具植物知识、文学知识之妙趣;儿童则以叶柄相勾,捏住相拽,断者为输,再换一叶相斗。

17、佩豆娘

佩豆娘是旧时端五节妇女的头饰,。多见于江南。一些地区亦称作健人。此物一说源于古代的步摇,一说即艾人的别样形式。《清嘉录》引《唐宋遗纪》云:“江谁南北,五日钗头彩胜之制,备极奇巧。凡以缯销翦制艾叶,或攒绣仙、佛、合、乌、虫、鱼、百兽之形,八宝群花之类。

若还想了解更多节日相关知识,民俗栏目查看吧!

197
首页八字生肖起名星座风水民俗